电话:86-0571-98765432
传真:86-0571-98765432
手机:15812345678
邮箱:contact@abcd.com
在校园里,有这样一群“助教”。他们是学生们的“教科书”、“心头宝”,校园是它们的家。在学校的“小小动物园”里,学生们通过他们学习生物、科学等知识,通过饲养这些小动物,提升劳动技能。
北京化工大学前段时间迎来了一群“前来拜访”的野生“伙伴”。他们一来就成了师生们的“校宠”。例如,苍鹭、天鹅及各种野生鸟类,作为“三有”保护动物,学校特意在官微上普及了以苍鹭为代表的鸟类知识。并介绍了“三有”的内涵,即是指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
在介绍这些野生“伙伴”的同时,学校也不忘为师生们继续科普校园里的“原住民”——黑天鹅、绿头鸭等鸟类。据了解,自2019年,学校就通过引进绿头鸭、麻鸭、家鹅等鸟类,引导师生关注身边校园环境,提升动物保护意识。2020年,师生校友又先后捐赠了很多动物,让校园萌宠大家庭更丰富了。
在师生们的爱心呵护和共同努力下,校园正在成为“校宠”们最宜居的美好家园!
在北京农学院,也有这样一群特殊的“助教”。在学校兽医学(中医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和北京农学院奶牛营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师生正在开展犬针灸治疗和借助体外发酵装置模拟奶牛瘤胃发酵产生甲烷的科研实验。师生们一起交流学习,深入了解针灸和中药对动物疾病发挥治疗作用的机理以及天然植物对奶牛瘤胃减排的机制。
师生表示,这些动物“助教”都是他们最亲密可爱的“小伙伴”。他们将通过学习,提升保护动物意识,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氛围。
每天一到午休时间,北京一零一中校园里的“校园饲养员”们就开始准备上岗。他们臂戴黄标,手拿饲料袋,喂养养在校园里的孔雀、鸭子等其他小动物们。
学校负责人介绍,学校将这些动物当成了学生们学习的“助教”。让孩子们通过与动物的相处,解锁新的知识和技能。每学期志愿者上岗前,都要经过学校翔宇学院的专业培训,传授“投喂秘笈”。同时,翔宇学院也会开设专业讲座,给参与实践的学生们进行讲座。校园里每一种动物的饲养,都会有相对应领域的专家到校进行科学且系统的培训。例如,在上学期,翔宇学院邀请了中国青少年科学讲师董建涛以学校内的孔雀为例,讲解了各种鸟类的饮食习性等,让学生系统学习相关知识。
围绕动物“助教”们开设的学习实践也是学校校内社会实践的重要活动之一,不仅搭建起社会实践与课内学科之间的桥梁,还让学生们在快节奏的学习生活中增添情感交流,感受劳动带来的成就与满足。
海淀区台头小学位于海淀西北部凤凰岭脚下,校园里三季有花,四季有景,环境自然、朴实,是一所田园式学校。2016年,学校打造了“金凤凰实践基地”,将十亩农田设计规划成“药植园”、“农业种植园”、“迷你动物园”、“智能温室”,全校学生不出校门,就可以进行种植、养殖等农业生产劳动课程的学习。配合课程学习,学校还自主设计了“小鬼当家”、“开心农场”劳动课程活动手册。
“迷你动物园”内饲养着兔子、羊驼、山羊、孔雀等小动物,学校通过精心设计劳动主题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劳动兴趣,使学生的劳动素养在真实的劳动体验中逐渐形成。例如学校在动物园重建改造过程中,设计了“动物家”改造项目,让孩子们变身“小设计师”“小建筑师”,亲身参与动物园的设计与改造,在专家导师指导下,开展项目式学习。
在劳动课程中,学校还利用动物园资源,设计了跨年级的《小动物饲养员》项目,组织低年级学生做饲料,喂养小动物;中年级学生观察小动物的健康情况,做观察日记;高年级学生则参与动物园舍的卫生清洁与打扫,利用动物的粪便和秸秆进行科学堆肥,使学生树立起绿色环保意识。
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有一个“迷你动物园”。每到假期开学,校门口都会有小动物们在等待孩子们精神饱满地走进校园。
羊驼、山羊、兔子、鹦鹉……这些可爱的小动物都生活在学校的田园牧场里,田园牧场除了有1200平的土地供学生开展种植劳动教育,老师带领学生除草、翻地、浇水、种菜、种果树。同时,学校还依托牧场的动物,开设了动物饲养、生命领域课题研究等课程,学生们成了“小小饲养员”,通过喂养过程,感受生命教育;学生也成了“小小研究员”。
据了解,“双减”政策落地以来,北外附校依托创客中心、田园牧场、气象站等场地,创新开设了15种课程,内容涵盖植物种植、养蚕、饲养动物、创意手工、道具制作、布艺、陶艺、课题研究、PYTHON编程等。学生们可以根据自身兴趣,自主选择课程,培养综合能力。
北京市赵登禹学校校园内植被丰富,小桥流水,鸭群嬉戏,环境优美。学校生物组就校园柯尔鸭的生态养殖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生态养鸭与现代化笼养完全不同,学校实行的是校园散放的饲养方式,将圈舍栖息与沁园小生态系统和池塘放养等方式相结合,以自由采食青草、昆虫和人工补饲两种方式饲养,让鸭子在环境优良、水质洁净、蛋白丰富、饲料充足的环境中生长发育。养出来的鸭子深受广大是师生的喜爱,还成为校园的吉祥物:小爱和小智。
五一节前夕,学校养殖的柯尔鸭产下了一窝蛋,为了让关心小鸭子的孩子们能看到整个孵化过程,学校利用视频号直播的方式,实时监控小鸭子的孵化。学校还以项目式学习的方式,为每个年级组感兴趣的学生制定了课题,包括环境对柯尔鸭的影响、校园柯尔鸭的遗传学研究、校园柯尔鸭研究的分子天选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解释等。
在门头沟区创新开展的“迷你”学期学习实践中,北京八中京西附属小学和付家台中心小学学生组成“珍珠闪耀小队”课题组。
他们研究的课题是《探究混居状态下珍珠鸡的生活习性》,为了进一步观察和研究,学生们在付家台中心小学建立了珍珠鸡的鸡舍,通过观察和研究,分析和实验,对珍珠鸡的生活状态和习性进行了深入的了解。
学生们表示,通过选题、设计问题、观察记录等方式,和珍珠鸡有了一次近距离的接触,学会了运用科学分析的方法,总结出能够让珍珠鸡实现高产的养殖“秘笈”。
学校教师表示,实施“迷你”学期不仅是一次简单的跨学科融合实践探究活动,更是通过让城乡学生互换生活场景和学习场域,重拾乡土文化价值,实现城乡学生彼此文化认同,实现课题研究多样化,让学生在跨学科实践中实现个性化发展。
在通州区大杜社中心幼儿园里,养着一大群小蝌蚪。这些都是孩子们带着研究和学习的好奇心,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大自然中寻找小蝌蚪的踪迹,并把捉到的小蝌蚪带到了幼儿园,和好朋友一起探究小蝌蚪的“秘密”。
孩子们将蝌蚪安置在了自然角。通过观察、学习、绘画等方式,一起研究小蝌蚪。学校老师表示,观察是探究问题的重要前提,幼儿带着问题去观察,不仅有利于提高观察能力,还能让他们在观察中自主找到答案。
活动中,孩子们初步了解了蝌蚪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等内容,还学会了如何照顾它们,用画笔为小蝌蚪们画像,并设计开展了很多关于小蝌蚪变青蛙的跳跳游戏。通过活动,孩子们不仅学习了自然和生物知识,提升了劳动技能,更在寻找蝌蚪、饲养蝌蚪,给蝌蚪搬家等活动中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
“老师,我们发现了,这段时间小兔子不爱吃食是因为牙太长了,它需要磨牙棒磨牙!”在北京市密云区新城子镇中心小学,关于小兔子的饲养问题,师生正在热烈地讨论。
为了探索种植养殖一体、劳动与探究融合,体现地域特色的劳动教育。学校建成了动物养殖基地,蓝孔雀、熊猫兔、信鸽、芦丁鸡等小动物首批入驻。学校分班级、分小组,结合小动物饲养、圈舍清洁等实践活动,为学生开展科学探究和劳动实践创造了条件。
在饲养兔子方面,学生们通过日程观察、分析监控系统数据,对小兔子的食物分类,进行对比实验,依据实验总结出80%青草﹢10%青菜﹢5%粮食﹢5%水果,是小兔子最佳的营养餐。此外,学生们还针对观察学习到的兔子生活习性,为小兔子制作磨牙棒。
“学生要在劳动中思考,在思考中实践,在实践中成长。”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郎国瑞表示,学校要开展好劳动教育,不但需要统筹安排好课内外劳动实践,更需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地域实际,规划好劳动教育的课程内容,紧贴时代脉搏,全面激发学生内在需要和动力,不断提高教育的综合效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欧战刺激1夜:切尔西8-0全胜登顶 曼联2-0夺欧联首胜 热刺2-3首败
三星电子AI热潮中落后痛失1260亿美元 奋力追赶HBM4能否挽回败局?
《编码物候》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
UCAS发布2025申请季第一轮牛剑、医学相关专业申请数据!中国学生申请数量创纪录!
爸爸给孩子讲故事,唐僧的紧箍咒都没爸爸念的快,网友:这嘴是租来的着急还吗?天选团队